柯文哲【柯P新政】市政白皮書



【柯P新政#26】

實驗教育

打破升學主義,
給孩子一個全能發展的空間

建立研究教師制度,提高實驗教育比例,
讓我們的孩子有能力面對多變的未來





在這個講究「速度的力量」的時代,大學所學的專業知識,還沒畢業就已經過時了。這不僅造成莘莘學子的壓力,同時也讓教育者無法繼續照本宣科,必須不斷思考、學習與創新。然而,創新求變不只是學習新事物而已,更需要全新的學習方式與體制的鬆綁。換言之,創新氛圍需要的不只是求知好學的個人,更需要有彈性、鼓勵突破創新的制度。


台北市今年有將近有兩萬名孩子要進入小學就讀,16年後,當他們大學畢業時,這個世界不知道將變成什麼模樣?我們到底該提供他們什麼樣的教育,讓他們能夠應付未來多變的世界呢?

台灣過去的教育是升學主義導向,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面對未來多變的世界。所謂教育改革,就是要打破升學主義,給孩子一個全能發展的空間。教育和醫學一樣,都需要不斷的創新才能進步。為了教育的進步,我認為台北市應推動多元的實驗教育。實驗教育可以是包括體制內的實驗教育,也就是整個學年、整個班級、整個課程或以課程的一部分來進行實驗教育;也可以是體制外的學校。

一、建立研究教師制度

為了推動實驗教育,我們必須建立研究教師的制度,研究教師應給優待。例如:降低授課時數、給予獎金津貼⋯⋯等等,讓教師們可以專心研究教學方式,創新求變。群體中需要有領頭羊,研究教師願意創新分享,才能夠從內部帶來改變。

二、逐年提高實驗教育比例

我要逐年提高實驗教育的比例到3%~5%,讓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實驗教育可以形成三軌並行。台北市市議會已於2014年6月通過了《台北市市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自治條例》,在初期,我主張在台北市各選一所公立的國中、小學,凝聚社區的共識,提供公共資源,打破舊有的課程、師資和管理結構,進行根本性的教育實驗。或者,也可以委託團隊來進行實驗教育。

全世界都有這種民間自發性的教育改革運動,其實台灣在亞洲是遙遙領先的。從1990年創校的森林小學開始,後來陸續有新北市種子小學、宜蘭慈心華德福、宜蘭人文、台中海聲、台中磊川、台中道禾、苗栗全人、桃園諾瓦⋯⋯等等,這些體制外的學校已經累積超過20年的本土實驗教育經驗,台北作為最先進的城市,卻一個也沒有。

多少年來,有不少台北市民為了理想的子女教育而移居其他縣市。在美國,為了實施教育革新,有的州甚至立法規定,每個學區都要有一所公辦民營的特殊學校,用來刺激同區的公立學校,進行良性競爭。真正的教改必須打破現有體制,進行根本性的改變,讓學校脫離傳統的束縛,才能夠真正做好教改。

台北市不但在經濟上是一個創新創業的城市,也應當是一個教育創新的城市,在實驗教育下成長的孩子,一定可以更有信心面對他們未來多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