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柯P新政】市政白皮書



【柯P新政#17】

文化自治

夢想家一個晚上就燒掉了兩億,
但是一般藝術家連下一頓飯在哪裡都不知道

公開透明,打破壟斷,將決策及資源運用還給文化人





台灣社會面對文化,一直只有兩個方式:1.高舉文化,但卻吝於給予文化應有的資源,讓文化人自生自滅,美其名放任自由,競爭才有進步,事實上只會讓文化被金錢∕權力支配,順錢∕權者昌,逆錢∕權者亡。2.作為前者的反面,期待文化市長解決文化被濫用、收編、排除、壓榨的問題。前者固然不對,後者卻也不是解決之道。台北等待的文化市長總是遲遲不到。「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是我這次選舉最核心的主張,對文化的態度必須翻新,與其等待文化市長,不如將文化還給文化人,根本改變權力結構。文化的活力來自多元與徹底的反思,期待文化沙皇本身,正是台灣文化枯竭的困境。


大家都說現在的社會是M型社會,其實文化圈何嘗不是?有政治關係的個人或公司,整碗端走;沒關係的人,連菜渣都吃不到。過去十幾年來,「馬友友」、「郝朋友」幾乎壟斷台北市政府所有的文化資源,一個建國百年活動花了33億、花博132億、夢想家一個晚上燒掉兩億,政府標案、經費補助通通無虞;另一邊,獨立的藝術家及藝術團體,連下一頓飯在哪都有問題。

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如果我當上台北市長,首先要徹底改善就這種不公不義的文化發展體制,推動文化權力與資源分配的小革命。

我要打破壟斷,貫徹文化自治,並重整文化資源,使其公開透明,讓未來再也不出現「柯友友」。至於如何改善?我主張透過「落實文化自治的組織再造」、「資源分配公開透明」等兩部分著手,而決策及資源運用則交還給專業的文化人士。

一、文化政策的決策:權力還給專業

儘管近幾年,台北市的文化預算都有增長,但文化界人士卻仍充斥著挫折跟不可遏抑的怒氣。為什麼呢?原因就是執政者及其好友們,操縱並支配了文化政策的訂定及文化預算的分配。我主張,改造文化相關的組織,讓專業人士的意見能充分表達。具體分為三個層面落實:

1. 設立「文化政策諮詢審議會」

文化政策諮詢審議會屬市長級顧問,由市長任命的文化界資深人士所組成,組成名單會公開透明,受市民公評。主要功能是審議重大的文化人事、政策及預算,協助市長做文化政務的決定。

2. 下放推舉與審議文化局長的權力

未來文化局長應由文化界各個團體推舉數人,送文化政策諮詢審議會審議後,由市長任命。文化局局長的職權將提升,不只是部門首長,秉承市長的決策,推動文化施政,也將提升為市政府的文化與美學總監,監督市政各部門的文化作為。只要將來各部門執行的計畫或方案涉及文化或美學,文化局長有權代表市長監督把關。

3. 改造文化基金會為獨立專業的文化獎助機構

文化基金會是執行文化藝術創作補助的專業機構,不是市長跟企業家社交的機構,也要避免政治人物及官僚的把持,所以我主張將文化基金會改造為一個獨立、專業的文化獎助機構。董事會之組織,市政府官員人數要降到最低,不需要企業家,應該完全聘請文化專業人士擔任董事,但董事的專業領域必須多元化。文化基金會專責處理補助部分過程,必須受監督,完全公開透明,接受公評。

二、文化資源分配:程序公開透明、實質重視長期投資及人才培育

我的文化小革命的第二大重點,就是「調整文化資源分配」。除了補助標準採更公平、公開、公正的精神,避免預算資源被少數人掌控外,目前台北市的文化藝術展演活動雖多,但多淪為節慶活動或政績宣傳的配角,目前文化局的補助又採一年一標的方式,導致藝文團體耗費太多力氣在行政業務,無法累積能量。不僅耗費財務,且無法累積文化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