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新政#2】
重建市民外食信心,確保市民吃得健康
民以食為天,一天三餐是每個人最重要的事,現代人不只要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健康,更重要的是要吃得安全。但是台灣食品安全向來管理鬆散,光是2013年,就發生毒澱粉事件、食品被掺工業原料、劣質米混充良質米、棉籽油事件以及橄欖油造假添加銅葉綠素等食安問題,政府的 GMP優良認證、CAS優良農產品認證,備受質疑,民眾信心崩盤,食品採買無所適從,食品安全把關堪稱全面失靈。
根據2013年全國營養師公會的統計,每天一餐以上外食的人口高達兩千萬人次,而兩餐以上「老是在外」的人數占八成之多。外食成為國人日常飲食消費的主要型態。台北市工商業發達,上班族人口眾多,外食比例更高,因此,市政府應該要更重視外食安全問題,加強管理,嚴格把關,讓市民吃得更安心。
為重建市民外食的信心,確保市民吃得健康,未來市政府將積極推動以下政策,許諾市民一個外食安全的健康城市。
觀光夜市是台灣的重要特色之一,也是國人經常前往享用美食的地方。不過,台灣夜市缺乏食品安全管理,衛生環境普遍惡劣,時常遭人詬病。而攤商將本求利,食材來源不明,餐具亦不甚講究,成為外食安全最大的死角。
未來台北市所有大型觀光夜市,將由市政府輔導規畫「出餐、收拾、清潔」等一貫作業流程,設置廚餘及非廚餘回收桶、洗碗機及清洗台,比照百貨公司美食街經營模式,藉由統一管理,避免食物污染,維護環境衛生,確保吃的安全。
同時,市政府也鼓勵禁用紙器、塑膠或美耐皿餐具,而改採陶瓷、玻璃或不銹鋼餐具,並且全面鋪設布質桌巾替代塑膠桌布,雖然成本較高,但可提升餐飲價值,更衛生也更環保。此外,市政府並推動「食安文化運動」,倡導市民配合現場動線,自行分類,放置餐具,甚至鼓勵自行攜帶餐具,提供清洗平台。
中小學團膳原是為了協助忙碌家長減輕準備午餐之負擔,並提供孩童營養健康的餐點,然而,近來因為食品安全亮紅燈,而且物價高漲,廠商基於成本,品質難免打折扣,營養午餐品質堪虞,連國家未來主人翁也身陷食安風險之中。
未來,對於國中小學營養午餐,市政府將要更嚴格把關。
首先,從食材開始要求,必須選用市政府委託具公信力之檢驗機構認可(第三方認證)的食材,達到「無基改、低農藥、零化學添加」的目標。其次,餐點之營養配置,需經營養師核可,確保熱量、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等攝取既營養又均衡,改變油炸食物過多之流弊。第三,對於食品製作及出餐流程,將訂定標準規範,輔導符合衛生規定。未來亦可視情況,提供一日有機餐或無肉日之選擇。
長期而言,則應建立團膳評鑑制度,維護學童吃的安全。
全市攤商、小吃店、餐廳等餐飲服務業為數眾多,政府需負起責任,要求食品安全,並輔導改善。未來市政府將規畫「食品安全微笑標章」制度,若是攤商對於食材選用、食物製作及清潔維護皆能符合規定,將提供標章認證,方便消費者辨識選擇。並且依照各區和各里的上班族和大學生人口密度,提供「食品安全微笑標章」商家的慢食和速食餐廳網絡,讓台北市民可以安心經濟的吃到主食多樣、蔬果均衡、安全、衛生的外食。
在保存原有文化歷史脈絡和常民消費的基礎上,市政府將主動投入資金改善傳統市場的軟硬體設施。以士林區士東市場攤商的衛生為基本標準,做到乾溼分離、垃圾不落地、包裝簡單化、擺設整齊化的販賣環境,提升市民逛市場的愉悅。以有機商店的控管為基本標準,全面檢驗、供應追蹤、建立販售負責人制,來達成攤攤有保證的誠信市場交易關係。藉著優質的市場文化,逐步提高市民在家自行烹飪用餐的比例和頻率,逐漸降低整體外食需求量,並逐年降低確保外食安全的行政和經濟壓力,讓台北市的外食安全早日實現。
國民黨議員說,102年7月台北市已開辦食材登錄平台,夜市與營養午餐已經上路,而賣場與連鎖店、傳統市場也在積極建設當中。以此質疑柯文哲不了解現有政策。
對於國民黨議員的質疑,我們要回應,難道只要開辦「食材登錄平台」,就可以保證外食安心了嗎?議員們了解這個平台的實際效果嗎?開辦食材登錄平台,頂多是個開始。但所謂的「食材」登錄平台所登錄的內容卻不太完整:夜市攤商的部分連一些知名攤商都不齊全,部分登錄攤商的資料太過簡單,只能說聊備一格,至於商場部分也是零零落落,更別提食材內容只有生鮮蔬菜,沒有魚類、肉類、油品、調味品等項目,誠如吳思瑤議員說的「食材登錄平台只做半套」,市政府仍需繼續努力。更重要的是,食材登錄平台也和柯文哲主張推動的食安觀光夜市、中小學優質團膳、「食品安全微笑標章」、全面提升傳統市場品質,沒有太大的關係;不是登錄了食材,食安問題就可解決,會這麼認為,如果不是太天真,就是太偷懶。而把認證扭曲為食材登錄,是魚目混珠。讓市民對外食感到「安心」是政府的責任,僅僅靠一個網站,沒有辦法解決食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