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柯P新政】市政白皮書



【柯P新政#16】

公車路線大調整

乘客抱怨,公車司機辛苦,公車業者覺得委屈

以捷運為骨幹,調整公車路線





發佈「柯P新政#16公車路線大調整」當天,碰巧連勝文先生也發佈他的公車政策,有媒體朋友比較過後說:「柯文哲與連勝文似乎都提出類似的公車政策!」這讓我很不服氣,就像沈富雄先生說過的:「根本就是拿XX比雞腿」。澄清之道很簡單,如同要確認一見鍾情,只需「再看一眼」。


台北都會區每天有160萬人次以上的公車運量,公車是市民一個很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但我也常聽到許多朋友對公車運輸不滿意的抱怨,例如:

公車路線那麼多,卻不知道要搭哪一線公車!
為什麼公車路線圖那麼複雜、難看,無法理解!
問司機常覺得不好意思,但不問又常會搭錯車!
下雨天、大熱天,公車亭的候車環境實在很差!
部分公車司機的服務態度實在不好!

但仔細想想,司機先生其實也不好受,許多里程數較長的公車路線,來回一趟要四小時,像是235路公車有71站,307路公車有62站。司機長時間在狹小的駕駛空間應付台北市混亂的交通,對他的生理與心理都是很大的負擔。

此外,過去16年來「公車不漲價」的政策使得台北市政府與新北市政府每年支付業者30億元的價差補貼,業者不僅要看市政府臉色,也缺乏積極改善服務的誘因與動力。

這樣的公車服務,需要大改造

我認為,既然政府已經投資7,000億建造完成台北都會區第一期及第二期捷運網絡,我們就要充分發揮捷運系統的投資效益。因此,未來公共運輸服務首先應該以捷運為基礎骨幹,再以公車來輔助捷運服務不到的地方,長途路線應盡量以轉乘的方式完成,避免公車路線太長影響營運效率,增加司機的工作負荷。

將來,我們將根據旅客的交通型態,重新規畫調整公車路線。合併重複路線;取消服務不準時、營運無效率的跨市長途路線,再以短程、高班次頻率、服務準時的接駁公車取而代之。透過公車路線的合併、簡化、縮短,提高公車每車每公里的平均載客人數,增加業者的收益,降低司機的工作負荷,減少政府的補貼金額,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民眾搭乘的服務品質,甚至降低公車票價。

這才是一個有創新思維的三贏方案。

有人會問,旅客的交通型態、規畫調整路線所需的基礎資料如何取得?其實,市政府是空有寶山而不知運用。我們有每天數百萬筆悠遊卡交易資料,透過海量資料(Big Data)分析技術,可以找出乘客目前的交通型態,並藉此規畫出以捷運為骨幹、能滿足最大多數民眾需求的公車路線調整方案。

還有一些人會質疑,公車路線調整最大的困難往往在於業者沒有適當的場站來滿足路線營運的需要,即使提出好的路線方案仍然是空談。在此,我與各位保證,我們將結合社會住宅政策,在公共用地上提供「公共場站」供公車業者使用,確保「公車服務大改造」的成功。在都市土地開發規畫初期便同時考慮大眾運輸服務的提供,這是過去很多人提出但沒有做到的事情,讓我們做給你們看!

以上這就是我們結合都市計畫、住宅、交通場站的完整方案(Total Solution),也是大眾運輸導向綠色都市的具體實踐。


補充說明

改革的關鍵在系統的營運效率!

連勝文先生只是延續過去馬英九、郝龍斌「公車不漲價」的政見。在路線、票價結構不改變的情況下,完全無視於每年20億的價差補貼(若加上新北市的補貼金額更高達近35億),更何況這樣的公車網絡並不能提供民眾便利的服務,對業者、司機也造成嚴重的影響。連勝文的政見是在一個不合理的公車路線、票價結構下,做不合理的補貼。

目前市民搭乘公車,全票與學生票分別支付15元與12元,而市政府核定的公車票價為17.39元,所以分別補貼全票與學生票2.39元及5.39元。市政府每年需為此一價差補貼20億元(此一比例僅占全部聯營公車價差補貼的56.86%,另43.14%由新北市政府負擔,所以台北都會區的總價差補貼金額幾乎超過35億)。市政府核定的每段次公車票價是以8.5公里為基本里程,根據調查,54%的乘客搭乘距離小於六公里,轉乘捷運者其搭乘距離小於六公里的更高達60%。所以事實的真相是,「絕大多數乘客都沒有使用完他支付15元可以享有的里程」。

只要提高系統效率,未來不但公車票價不必漲,甚至還可能降價!

柯文哲主張應該先把不合理的路線票價優化、合理化,再從民眾的需求規畫合理的服務,努力減少政府的補貼支出,讓財政更健全,錢花在刀口上,這才是持家之道。

調整路線,讓每公里的營收增高

公車服務絕對不只是票價漲不漲的問題,連先生除了票價外,對於公車服務的問題與改善方向沒有任何著墨。柯文哲了解公車乘客的需要、司機的困難、業者的聲音,更提出以悠遊卡海量資料執行的策略;而連先生雖然曾任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卻似乎不了解市政府所擁有的寶貴資源。

曾有認真的媒體實地走訪307公車路線,檢驗柯文哲的公車政策。事實上,307的路線可以看成是結合許多短路線而成(民生社區─南京東路─台北車站)(台北車站─中和)(中和─板橋),等於是幾條路線營收的合計,營業額自然較高。但是,請問從民生社區出發的民眾去中和、板橋會搭307嗎?不會,因為捷運是更好的選擇。即使從西門町去板橋,307都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會在中和繞半天。公車賺錢與否,不能僅從營業額來看,「每車/每公里」的營收也很重要。

報導提到,307多到一眨眼就有五部車經過,這的確是事實,但請問這五部車都載滿乘客嗎?沒有,可能只有一部載滿乘客,其餘四部空車,不僅浪費,也降低公車專用道的營運效率。也因為路線長,接連數部車到達的狀況屢見不鮮。

我們強調路線需要「調整」而非刪除。可能做法包括把長路線縮短或變成兩條短路線。與捷運路線重複的部分若需求足夠也未必要刪除。此外,大量重複的公車路線是調整的重點,尤其是在公車專用道上行駛的路線,更需審慎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