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柯P新政】市政白皮書



【柯P新政#29】

公益企業

政府大量放煙火的經費,
為什麼不可以省下來移給這些團體使用?

政府提供資金、空間、技術與各種獎勵,
讓有志青年藉由社會企業,發揮專業能力,實踐自我、改造社會





「這是生意,不是慈善事業。」這句我們都耳熟能詳的台詞,讓「公益企業」聽起來很玄。對於企業而言,將本求利就是盡本分,而慈善事業如果還要謀利,那就是不道德。但是我願意說,所有的創新,最初都讓人覺得矛盾、怪異。公益企業的精神就是要將企業的效率、創造力引入公益事業,但又不會利欲薰心,將弱勢群體當作搖錢樹。這需要能跳脫常規的思維、創意,以及勇氣。一個創新的城市,不僅在硬體建設上要創新,制度上要能鼓勵創新;不只在經濟上創新,在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上,也必須創新。幸運的是,台北,並不是從零開始。


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有熱情、肯奉獻的人

七月中旬,我受邀參觀一所很特別的假日學校,這是由舞蹈教育家林絲緞女士所主持的,透過舞蹈及藝術治療,開發身心障礙兒童的潛能。這所學校其實只是座落在關渡平原一處荒廢的養馬場,教室是由馬廄改造而成;但這裡有最美麗的風景。學校的老師和義工,是一群特教和藝術治療的專業者,他們用熱情來支撐理想,為孩子們無悔的奉獻。

但是,光有熱情尚不足以成事,我一直在思考政府能為他們做什麼?

這個團體的困境,其實和台北市所有社會服務團體的狀況都差不多:人手不夠、租金負擔沉重,只能依靠募款和政府有限的補助存活。結果,別說是擴大服務,往往連堅持下去都很困難。

這麼一群人在體制外,提供身心障礙兒童的專業服務,省吃儉用、自願付出,並已堅持多年。民間有這個力量,令人震驚。但是,政府能幫這些身心障礙的學生、家長、自願付出的老師,以及專業治療者做些什麼呢?公立學校的空間,在假日和晚間不是閒置的嗎?為何不可免費出借給社會服務和教育團體來使用?政府大量放煙火的經費,為什麼不可以省下來移給這些團體使用?

我當市長,會把像林老師這種默默在各個角落奉獻公益的人,當作我的進步夥伴。我希望讓有理想的專業工作者組成團隊,成立各式各樣的社會企業;市政府則設立公益企業發展資金及育成中心,提供資金、空間、技術和各種獎勵,協助以社會企業的模式,參與台北市未來各類社會服務、托育、教育、銀髮照顧、社區營造等社區公共服務。

社會企業:合眾人之力,解眾人之難

如果我當選市長,要大力推動社區型的社會服務,未來,無論是托嬰、育幼、銀髮照顧及在地醫療,也就是生、老、病、死,希望都能在社區當中獲得照顧。我希望建立社區整體照護服務,在社區裡即能滿足各項服務需求,互助、互愛,有如一個社區大家庭。

社會服務需求眾多,在社服機構主辦之餘,將輔以社會企業的模式,社服和社企雙軌並行,相輔相成,就近提供完善的服務,例如兒童照顧、銀髮服務、在地醫療、身心障礙者服務。

總之,我要鼓勵有志青年創業圓夢,發揮專業能力與社會企業來實踐自我、改善社會。我也要鼓勵公益團體創立社會企業,讓團體的財務更健全、服務更周延。

我當市長,透過社會企業協助政府,以創新的方式,解決公共問題,結合眾人之力,讓首都再生。